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教学

首页标题    教育研究    教学方法    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教学

(一)课前

1.学生分组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教师和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一起,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宜为8-10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

2.教师备课

①学期初,备课组长制定学期教学进度,分解备课任务并落实到每位老师(主备人)。

②备课组老师利用学期初的预备周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备课进度以超前两周为宜。

③每位老师在备学生、备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每节新授课的预习提纲(或预习课教学设计)。同时,备好新授课教学设计,特别要把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周全,要多设计几种方案。

④备课组活动前,由主备人提前将超前两周的预习提纲(或预习课教学设计)及新授课教学设计一并印发给本备课组老师认真审阅,以便备课组活动时,主备人陈述备课思路、过程及方法后,本备课组老师能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充实优化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形成备课组集体授课的共用教学设计

3.预习提纲的使用

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

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

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二)课堂

1.新授课实行“10+30+ 5”时间划分教学模式。分别叫预习、互动、测评。

课堂前段10分钟:进行组间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将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提出。各小组疑点或新发现问题相同的不重复提出。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所用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以内,但又要让各小组充分发言)。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①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②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③布置作业。④公布或分发新的预习提纲。

2.预习课的教学模式

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

上预习课是针对内容难度偏大的章节而设计的。 

(三)课后

1.知识梳理作业。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相互评价。

2.强化训练作业。因许多简单的知识在预习和新授课时已解决,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做到少而精。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按时上交授课教师逐一批改。

 

 

3.依据预习提纲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2015-08-20
浏览量:0
当前位置:

电话:010-5712 7080 

邮编:100875

传真:010-5712 7080 

Q Q:2976936255

Email : guopeiedu@sina.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院(北京师范大学南院)京师科技大厦B座

 

联系方式